《中国乡村振兴》杂志刊登三江县委书记贺莹署名文章《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》

2025-05-16

图片

图片
图片
图片

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

2025年3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:“侗族人民朴实、勤劳、有文化、有智慧,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,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桂、湘、黔三省(区)交界处,总人口41.8万人,户籍人口中侗族人口占58%,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,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,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。近年来,三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坚持以乡村振兴工作统揽全局,推动乡村环境、乡村产业、乡村旅游业等融合发展,一幅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的“宜业、宜居、宜游”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侗乡大地徐徐展开。


图片

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仙人山茶园里
县委书记贺莹(左二)与驻华使节在体验采茶
龚普康/摄


聚焦环境改善,全力建设和美乡村
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深入学习运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,扎实推进乡村建设,繁荣乡村文化,推进移风易俗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”三江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,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、培育农村社会风气、传承农村优秀文化,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努力建设宜居乡村。


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三年行动为抓手,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,加快补齐农村饮水、电网、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,聚焦农村厕所革命、污垃处理、村庄清洁等重点难点问题,建立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,建立党建引领、群众主体、多方参与机制,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。累计创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精品村1个、示范村6个,农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大大提升。


着力培育农村社会好风尚。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依托“鼓楼议事”“讲款普法”等优秀民族传统方式,推广应用积分制、清单制、网格化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大力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工作,引导群众广泛参与,推动形成邻里守望相助、家庭温暖和睦、乡村和谐秀美的社会新风尚。倡导文明节俭办婚礼和治丧,遏制大操大办、人情攀比、高额彩礼、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。移风易俗试点村——平岩村喜事礼金由人均600多元降至200元以下。三江“侗族新婚礼 倡导新婚俗”案例入选全国第四批“文明乡风建设”典型案例。


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。注重特色产业品牌品质打造,不断提升三江农民画、侗族刺绣等“非遗”保护传承水平,三江两幅侗族农民画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画种展区(年画)。大力开展传统建筑保护修缮,持续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,目前全县共有鼓楼230余座,风雨桥200余座,中国传统村落21个。用好民族民间节庆文化,精心策划“月月过大节”活动,以民族节庆活动搭建文化交流桥梁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。2024年,融媒作品《一百年·一座桥·五代人》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。


紧盯产业发展,靶向发力护航乡村振兴
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。”三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大力推动“两茶一木、种稻养鱼”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形成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。


图片

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仙人山茶园
龚普康/摄


“两茶”产业助力农民稳步增收。制定出台《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条例》,规范“三江茶”产品标准以及加工技术规程,加强与中国茶业流通协会、研究所合作,推动茶叶精深技术攻关,茶叶总产值87亿元,连续三年获得“茶业重点县域”称号,“三江茶”入围202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名单。以工业化思维、产业化思路谋划发展油茶产业,引进和培育茶油加工龙头企业,提升油茶籽精深加工水平,加快油茶加工配套园区建设,推动油茶基地实现高产扩能,油茶总产值20.59亿元,三江油茶产业园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。


助推竹产业焕发新动能。立足三江竹木资源优势,以构建“以竹代塑”产业体系为重点,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绿色竹木先进功能材料,着力抓好竹木资源培育、竹材精深加工、产品设计制造、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,有效提升“以竹代塑”动能、产能、效能。目前,全县有毛竹林16.1万亩,毛竹林总立竹量1900万株左右,竹木加工企业136家。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、湖北坤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以竹代塑项目战略合作,为三江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探索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。


探索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新模式。借助“广西稻田综合种养院士工作站”和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”等单位的先进技术,积极探索和打造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,在有条件的乡镇发展陆基圆池养鱼、工厂化养殖等现代设施渔业,不断促进种养业增质增量。积极推进“稻+鱼”“稻+螺”等综合种养产业发展,全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.26万亩,三江稻田鲤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
推动文旅融合,打造特色文化名片
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,要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,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、陶冶心灵之美。”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,三江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绚丽的民族文化优势,主动抢抓发展机遇,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,促进旅游产品业态创新,形成了“以农促旅、以旅带农”和“以文兴旅、以旅护文”的良性发展格局。


图片


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

龚普康/摄


注重旅游的生态基底构筑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、污染场地环境监管等工作机制,统筹开展县容县貌整治、河道综合整治、水上综合执法等专项行动,系统推进乡村垃圾处理、农村饮用水安全、特色村屯建设、农村能源利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。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.7%,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,地表水水质优于Ⅱ类水质标准,先后获得“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”“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等荣誉。


注重旅游的文化内涵浇铸。重视文化符号设计与营销,开发市场识别度较高的符号化旅游产品,出台《百家宴保护条例》等文件,规范民俗节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,定期举办“侗族大歌”“多耶”“琵琶歌”等赛事,鼓励支持开展“月也”“芦笙踩堂”等活动,打造“三月三”“百家宴”等精品民俗节庆活动,形成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。2024年2月,程阳八寨景区成功晋级为柳州市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,三江连续三年获评“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”,连续四年入选“中国文化百强县。”


注重旅游的富民惠民价值。依托侗族古村落打造丹洲生态休闲度假岛,依托鼓楼、风雨桥、侗族木构建筑打造程阳八寨景区,传承开发《坐妹》《侗恋程阳》等情景互动演出项目,把拦路迎宾、月也、芦笙踩堂、百家宴、侗族大歌等侗族民俗风情与沉浸式体验旅游深度融合,带动当地民宿、餐饮、特产等产业的发展。打造侗族文化IP,推动数字经济赋能旅游发展,发布首个侗族数字人,吸引游客对“侗乡”流连忘返。2024年,全县接待游客1006.42万人次,旅游消费110.94亿元。三江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。


下一步,三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学习运用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顺应人口变化趋势,坚持城乡融合发展,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,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推进三江乡村全面振兴。



来源:《中国乡村振兴》杂志


阅读3527
分享